销售咨询热线:
13962206624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中心 > 哪些情况会影响干法制粒机对辊挤压造粒质量?

哪些情况会影响干法制粒机对辊挤压造粒质量?

 发布时间:2021-11-10 点击量:791
  干法制粒机制粒系统的关键是将轧合形成的片状物经破碎、造粒后,要求得到颗粒均匀且成品率高的颗粒,采用先将片状物料破碎,再经滚筒旋转滚压至筛网的制粒结构。可大大提高成品生产效率。可以根据客户物料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角度的制粒刀,如物料粘性较大,摩擦力较大的物料或较小的物料,不能选择同角度的刀,这样在制粒过程中,保证出料流畅,解决了制粒过程中物料不会向上翻,打卷,跟转的现象。
 
  总结一下哪些情况会影响干法制粒机对辊挤压造粒质量?
 
  (1)为了得到较好的挤压效果,进料的力度应是大小不一的,其适合的范围应控制在0.1-1mm。过细的物料(小于0.1mm)含空气太多,影响成品料片的密实度,而且会对挤压过程产生影响(造成挤压机震动加剧),过大的物料又需消耗很多的压碎能量。所以,要很好地控制进料粒度。
 
  (2)物料的硬度或塑性影响挤压过程所采用的压力。有些物料如磷酸二胺及尿素,塑性较好,挤压成粒的效果较好。而硫酸钾、硫酸铵、磷矿粉的塑性差,不易挤压成粒。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配加适量的黏合剂。尿素或少量的水分均能起到黏合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因其副作用小,而被国人看好。但是在中药材处理方面一直在寻找加工方法让患者服用起来更容易接受。对于有些患者来说中药汤药在饮用方面往往比较困难,除了需要长时间的熬制过程,其味道也不好,是一种折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一种改变中药生产的孕育而生,它就是实验室干法制粒机。
 
  中药颗粒剂生产制备过程中,浸膏本身往往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当浸膏粘性过大,浸膏量吸附辅料相互聚集成细小团块,若浸膏量小不易搅拌均匀。若浸膏量大则物料易聚结成较大的团块,使制粒发生较困难,制粒时筛网上会出现“疙瘩”。并且制得颗粒容易产生花斑,以上现象可以选用以下途径来解决:
 
  ①从浸膏的提取工艺着手,根本上改善浸膏粘性。在保证药效及有效成分定性、定量质量检测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提取与精制工艺,在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更多地去除无效成分(里含较多的粘性物质),如采用包煎或水提醇沉、过滤等方法使粘液质、蛋白质、多糖等粘性成分不提出或除去。
 
  ②在剂量处方允许的范围内,选用适宜的辅料,并确定辅料的种类、用量及加入方法。
 
  ③可以将浸膏的相对密度增大,降低其含水量使之成为稠浸膏或者直接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使之呈干浸膏后粉碎,再与辅料混匀加入高浓度的乙醇迅速制粒,此时软材易于挤压过筛,也易干燥。采用这两种方法都要对乙醇浓度和用量进行优选。
 
  ④浸膏粘性大而用量小时,在加入润湿剂之前,浸膏应与辅料充分搅拌均匀,从而防止搅拌不均匀而产生相互聚集呈细小团块进而产生颗粒花斑,为了达到其充分搅拌均匀的目的,我们可采用浸膏用适宜润湿剂稀释后分次缓慢加入或将稀释后的浸膏呈雾状喷入,制成软材。
 
  ⑤浸膏粘性大且用量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二次制粒法,即先取半量以上(约2/3左右)的浸膏与全量的辅料混合制粒,此次操作可以不考虑颗粒的一次得率,烘干后,粉碎成粉状再与余下的浸膏混合制粒。
 
  ⑥改变制颗粒方法,如采用一步制粒法或浸膏稀释后用喷雾制粒法制粒。
 

干法制粒机